卷二十一

  政宣上帙二十一。

  起宣和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乙未,尽二月。

  正月二十三日乙未圣旨王昂接伴大金国贺正旦使事不谨可特勒停。

  二十四日丙申金国贺正旦大使卢州管内观察使孛堇(改作贝勒)高居庆副使大夫守大理卿杨意入见於紫宸殿。

  粘罕(改作尼堪)在云:中获天祚以兵护归国封海滨王辽国亡。

  亡(删此字)辽录曰:天祚即位禽荒失御诸部怨叛潜附阿骨打(改作阿固达)咸称兵以拒之天庆四年阿骨打(改作阿固达)会集女真诸部全装军马二千馀骑首犯(改乍皮)混同江之甯江州东北路统军司遽具状以闻时天祚方庆州秋山射鹿闻之不介意仰北枢密院劄付东京兵马都部署司量遣渤海子弟一千人以海州刺史高仙寿充统领官应援甯江州遇女真军於州东渤海大败或阵没或就擒获免者无几复攻破甯江州无少长悉杀之是月天祚出秋山赴显州冬山射虎闻攻陷甯江州中辍不行差守司空殿前都点检萧嗣先充北路都统静江军节度使萧挞勃也。(改作托卜嘉)副之发契丹奚军三千骑中京禁军三千人别选诸路武勇人贾庭等三百馀人以中京诸路都虞候安州防御使崔公义充都管押侍卫控鹤都指挥使商州刺史刑颖副之到幽州店驻兵女真潜渡混同江掩其不备诸军未及阵而为女真所败骨肉辎(改作辎重器)械牛羊金帛悉皆弃於女真天祚自两战之败召宰相张琳吴庸付以东征事以汉军二十万分路进讨杂以番军分为四路北枢密副使耶律斡勃朵(改作鄂尔多)流涞(改作拉林)河路都统以卫尉卿苏寿吉副之黄龙府尹耶律甯黄龙府路都统以桂州观察耿钦副之复州节度使萧涅曷(改作尼格)咸州路都统以将作监龚谊副之左祗候郎君详稳(改作详衮)司萧阿姑(改作萧阿古)好草峪都统以商州团练使张惟协副之自春涉夏尽为女真攻陷天庆五年春天祚下诏亲征率番汉兵十馀万出长春路枢密使萧奉先充御营都统同知南面诸行营都部署司事耶律章奴(改作章努)副之以精兵二万为先锋馀军分五路为正兵诸大臣贵族子弟千馀人为硬军扈从百司为护卫军以汉军步骑三万人别遣殿前副都点检萧胡睹姑(改作呼图克)充都统以枢密直学士柴谊副之分路进发与女真兵马会契丹未阵女真三面急击之天祚御旗向西南出众军从而败溃天祚一日夜走三百里退保长春州是岁大宋遣罗选侯益等充生辰正旦使入国道路为贼所阻中京顿程两月不得见天祚而回夏国人皆称皇叔燕王忠义。且贤。若付以东征是必乐为之用兼之辽民自渤海之叛渡辽避难而流落失所者甚众於今。若招收为军上者可以报国家下可以报私怨必能效死力天祚授燕王以诸路兵马都元帅北宰相兼殿前都点检萧德恭副之永兴宫使耶律顶(改作佛腾)延昌宫使萧昂并充监军听辟官属召募辽东饥民得二万馀始谓之怨军如郭药师者是也。别选燕云:平山路禁军五千人并劝诱三路富民依等第进献武勇军马二千人如董庞儿张关羽(改作王)者是也。期会四路军马防秋天庆八年遇女真兵阵未交而怨军先溃燕王与麾下五百馀骑退长渔泊务女真入新川州天祚幸中京昼夜忧惧莫知所措多发间探潜令内库三局提举官打包珠玉珍玩等物五百馀袋拣御马二千匹入飞龙院饣畏养为备私谓左右曰:今日苟能却强敌安宗社使吾终身不食亦足矣。。若女真必来我有日行三五百里马。若干。又与大(改作朱)朝为弟兄夏国为甥舅皆可以归亦不失一生富贵惟恐军民被害耳有识私相谓左右曰:契丹必亡矣。自古人主,岂有委弃军民而自为身谋者其能享国乎!秋女真陷东京黄龙府如咸信苏复辰海同银通韩乌遂春靖泰五十馀州遂。又陷辽东长春两路天庆九年夏金人攻陷上京路祖州则太祖阿保机(改作安巴坚)之天膳堂怀州则太宗德光之崇元殿庆州则望圣神仙坤仪三殿乾州则凝神宜福殿显州则安元安圣殿木叶山之世祖享殿诸陵并皇妃子弟影堂焚烧略尽发掘金银珠玉器物保大元年余睹(改作伊都)叛归金国保大二年金人陷中京天祚幸燕闻余睹(改作伊都)为金人前锋引导娄宿孛堇(改作罗索贝勒)骑兵掩至惊骇率卫兵五千骑西走云:中府应行宫内三局珍宝库祖宗二百年所有珠玉金银匹帛皮毛之类莫积压其数尽为金人所掠道中卫兵稍稍引去天祚与诸王并长公主驸马诸子弟三百馀骑由石窟寺遁去过云:中城下留守萧查刺(改作察喇)以下接见有旨贼马不远好与军民守城但取马五十匹随行迤逦入天德军云:中云:外得土豪二百。

  馀骑护卫趋渔阳岭入夹山四部族帐保大四年得大石(改作达实)林牙兵归。又得阴山鞑靼毛割石(改作摩古津)兵自谓天助谋出兵收复燕云:大石(改作达实)林牙力谏曰:自金人初陷长春辽阳两路则车驾不幸广平淀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则都燕山及陷中京则都云:中及陷云:中则奔夹山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以至举国汉地全为金人所有国势微弱至此而力求战非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斥而不从遂率诸军乘粘罕(改作尼堪)之归出夹山下渔阳岭取天德军东胜甯边云:内等州南下武州遇金人战於辽水复溃遂奔山金司小胡虏(改作小博啰)小胡虏(改作小博啰)密遣人报粘罕(改作尼堪)遣五百骑刦迁入云:中初见待颇有礼即降封海滨王差兵护送长白山东筑城居之辽国亡矣。辽国自太祖阿保机(改作安巴坚)创业於其前太宗耶律德光扩境於其後吞并诸番割据汉界南北开疆五千里分置南面汉官左右相参知政事枢密院直学士主治汉事州县中书门下共一省兼礼部有堂後主事守挡官各一员尚书省并入枢密院有副都承旨吏房兵房刑房承旨遍户房厅房即工部也。主事各一员北面契丹枢密院或知或签书枢密院事移离毕(改作伊勒希巴)林牙如兵机差除钱谷群牧事等隶枢密院刑狱隶移离毕(改作伊勒希巴)院主治番界部落。又有南面都部署司治诸番官院诸行宫都部署司主管宫院汉民建五京五计司如燕王司两转运中度支上盐铁东户部三路钱帛司长春辽西平州大藩府八黄经兴中奚王南北王府乙室(改作伊实)王府节镇州四十三平奉圣蔚应朔丰云:中(删此字)内宜锦乾显双辽咸渖苏复辰兴同信长春庆饶骧祖川成业懿龙化宜坤建秦高利归允吉安武甯江刺史州七十观察团练防御使州八涿易檀顺景蓟营滦可汗归化武德慎陈胜甯边迁润温严降圣北安松山恩通韩乌靖寅祥雍新卫招燕海渌辽西海北安德点泽榆银铁保濒田石嘉集连演康萧赋吉文兰桓拱安远榆河金肃河清马董(改作和勒端)五花振武下州二十三徽濠衡阎随澄金义遂昌豫圆福荣康萧里河茂麓宗县二百馀如沙漠之北则置西北路都招讨府隩隗(改作阿尔威)乌隗(改作乌成)部族衙芦沟河统军司倒挞岭产衙以镇摄鞑靼蒙古迪烈(改作德哷勒)诸国云:中路则置西南面都招讨府西京兵马都部署司金肃河清军五花城南北大王府乙室(改作伊实)王府山金司。

  控制夏国燕山路则燕京都总管府侍卫马步军控鹤都指挥使都统军司牛栏军寨石门详稳(改作详衮)司南北皮室司猛拽刺(改作猛伊喇)司并隶总管府备御大宋中上京路则有诸军都虞侯司奚王府大详稳(改作详衮)司大国舅司大常衮司五院六院沓温(改作塔斡)司辽阳路则东京兵马都部署司契丹奚渤海四军都指挥使保州都统军司汤河详稳(改作详衮)司金吾营约窳(改作双宽)司空扼高丽上京长春路则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咸州兵马详稳(改作详衮)司东北路都统军司镇抚女真室韦诸部所在分布诸番与汉军咸以牙爪相制戎器之备战马之多前古未有子孙继统二百三十馀年尝与中原抗衡曾无一日秋毫之警祖宗功业规模可谓宏远矣。迨至天祚失御女真称兵首尾攻战十二年间举国土崩瓦解古人所谓得之难而失之易者非虚言耳不可哀哉!。

  茆斋自叙曰:自天祚驱鞑靼众三万馀骑乘粘罕(改作尼堪)归国山後虚空直抵云:中府袭击兀室(改作乌舍)率蔚应奉圣州云:中府汉儿乡兵为前驱以女真军马千馀骑伏於山谷间出鞑靼军之後鞑靼溃乱大败天祚南走兀室(改作乌舍)遣娄宿孛堇(改作罗索贝勒)以马五百匹追至武州界天祚欲趋武州南投大(改作朱)朝为随行僧所劝谓南朝弱必不敢留隐当为女真所索等辱不可再辱。莫若径归女真亦不失为王也。天祚意决不进娄宿(改作罗索)追及乃下马跪迎天祚请北面拜降兀室(改作乌舍)遣人护送归国削封海滨王置诸东海隅逾年而死。

  松漠记闻曰:女真(改作金人)浸逼中京(中京古白霫城)天祚惧遣使立阿骨打(改革者作阿固达)为国王阿骨打(改作阿固达)留之遣人邀请十事欲册帝为兄弟国及尚主使数往反天祚不得已欲帝之而他请益坚天祚怒曰:小夷(删此二字改作彼)乃欲偶吾女邪囚其使不报已而中京被围逃至上京过燕遂投西夏夏人虽甥舅国畏女真之强不果纳初大观中本朝遣林摅使辽辽人命习仪摅恶其屑屑以番狗(改作恶语)诋伴使天祚曰:大宋兄弟之邦臣吾臣也。今辱吾左右与辱我同欲致之死廷臣恐挑衅皆力谏之杖半百而释之时天祚穷将来归以晨入恐不加礼乃走小勃律(改作博啰)复不纳及夜回欲之云:中未明遇谍者言娄宿(改革者作罗索)军。且至天祚大惊时从骑尚千馀有精金铸佛长丈有六尺者他宝货称是皆委之而遁值天微雪车马皆有辙迹为敌。

  所及先遣近贵谕降未复娄宿(改革者作罗索)下马跪於天祚前曰:奴婢不佞乃以介胄犯皇帝天威死有馀罪因捧觞而进遂封海滨王处之东海上。

  《北征纪实》曰:天祚者以老辽主之嫡孙立而淫乱。且以有力闻因游猎无度故上下皆不服以至灭国其窜入阴夹山也。久之收集散亡势亦稍振故金人往来鸳鸯白水泊以重兵屯云:中备之然契丹之人渐归金国故天祚不能出群小日夜为上谋谓天祚在必生後患乃间遣人诱之天祚者心素侈多慕中国故其失势也。亦愿来归始得一番僧者令赍御笔绢书通之因得还报初甚密也。往来既数则。又张皇矣。其往来皆由云:中故金人尽知适欲其出是以不得(删此字)顾也。及天祚许归顺乃改书为诏示欲臣之。且约来归则待以皇兄之礼位燕越二王上筑第千间女乐三百人礼待优渥天祚大喜,於是约期相接童贯是以落致仕出使河东密通之始金人每以力不能入阴夹山恨其不出出必得之盖欲以绝其国人之望而天祚者适畏粘罕(改作尼堪)据云:中屯重兵以扼其前故不克出及约期之际忽报国相归金国禀议以兀室(改作乌舍)代云:中元帅职而去矣。天祚用是亦坦然遂以宣和六年之冬末领契丹鞑靼众五万人骑并携其后妃二子秦赵王及宗属南来如履无人之境及才过云:中则兀室(改作乌舍)忽以大兵遮其归路。又报粘罕(改作尼堪)适已回云:中故为其追袭一击而天祚之众大溃势不得还。且畏中国必不可仗也。乃亟走小斛禄(改作小博啰)帐小斛禄(改作小博啰)帐者天德云:中间之一族帐旧臣属辽人及天祚至小斛禄(改作小博啰)避正寝事之唯谨不以其失国亏其臣节始粘罕(改作尼堪)常以兵伐小斛禄(改作小博啰)矣。然或胜或负及天祚在是粘罕(改作尼堪)因自讨之一举杀小斛禄(改作小博啰)尽收破其族帐荡然无遗种遂禽虏(删此字)其后妃诸子宗属独天祚逸去不见乃於朔州武州境上即时分兵每三十里百骑顷刻布三百里以待之果有一人驰骏马手更牵二马望北驰去骑兵围之即下马因自言曰:我天祚也。骑兵将加执缚犹顾左右叱曰:尔敢缚天子耶粘罕(改作尼堪)因使拜阿骨打(改作阿固达)像而遣之金国降封海滨王始方讨小斛禄(改作小博啰)以未得天祚也。粘罕(改作尼堪)遣使谓贯曰:海上元约不得存天祚彼此得即杀之今中国违约招来之今。又藏匿我必要也。贯拒以无有即。又遣使迫促贯语大不逊贯。

  不得已遣诸将出境上曰:遇有异色目人不问便杀以首授使人(据亡辽录马扩自叙言天祚被擒事皆大疏讹不。若纪实之详但举此一端最显者以证之则可以例其馀)然金人俄自得之事乃息初金人愤我久矣。所以不敢(改作辄)南牧肆其凶(删肆其凶三字)者以天祚在阴山缀其後惧乘虚而出则契丹必响应故也。群小不克深思不唯误敌国之主致其灭亡仍以上误圣朝,於是天祚以宣和七年正月灭至八月方遣人来谓之告庆使以报我初金人得虏(改契作丹)地乃分两路其东南所忌者张瑴也。其西北所畏者则天祚也。我始误张瑴与除东南之患矣。终。又误天祚而致其灭亡使略无西北後顾之虑故以是冬犯(改作入)中原。

  亡(删此字)辽遗录曰:天祚降书云:辽国降臣耶律延禧谨伏斧钺躬诣大金国俯伏待罪臣闻人不患其勇患其为暴也。伏念臣祖宗创二百年之基承天统位继子传孙郊祀上帝内外欢庆岂意微臣骨寒命薄无德可褒不能当此夙夜惶骇罔知过咎冒犯忌讳。若晓霜而遇烈日扁舟而遭怒涛众恶竞兴谮辞蜂起故兹惭德激扬圣怒转加兵师忧惊之极如坐桁杨。盖闻轵道之放荷蒙矜恤况。若新安之叹例受无辜念汉皇之二恩诞敷濡泽诮项羽之过恶奚免终伤臣所恳者乞加轵道之留免效新安之祸战栗之至仰干听聪昧死谨言。

  范仲熊北记曰:天祚者姓耶律名延禧契丹第九代道宗共基之孙昭怀太子浚之子也。浚有罪被杀而立延禧乙卯岁四月二十九日生身长六尺有馀善骑射道宗殂延禧嗣立辛巳岁正月十三日即位号天祚皇帝延禧未即位也。国人怜其父之冤颇归心焉及即位拒谏饰非穷奢极侈盘於游畋信用谗谄纪纲废弛人情怨怒故金人乘其弊而攻之所向辄克十年之间身擒国亡可不哀哉!。

  契丹之先本东胡之种(删此五字)在(改作处)横山之南鲜卑旧地元魏时自号契丹唐贞观初始置松漠府以靡会为都督会昌中赐以契丹之印,於是统有八部雄据北漠懿僖之乱中国不靖後有阿保机(改作安巴坚)遂僭(改作称)帝号抗衡中国庄宗时侵云:朔等州因卢文进寇幽州为边患明宗约为兄弟。且以解边人之倒悬纾国家这外患阿保机(改作安巴坚)遂改元称制分建京阙宫室官号尽依中国并奚渤海诸国建元神册号太祖大圣大明皇帝子德光立会晋祖自河东遣。

  使求援割地为献德光乃率兵十万送石祖入洛立为皇帝割代北应朔寰蔚及范阳山前幽蓟瀛莫涿易檀顺及山後儒妫新武十六州以与之仍岁与帛三十万匹少主嗣位耻称臣而称孙自是有隙而兵始交矣。德光以兵直抵汴京迁少主於黄龙府灭晋而归死(改作卒)於滦城灭胡林(删此三字)号嗣圣谥太宗其兄天皇王之子兀欲(改作乌云:)立号天授被弑谥世宗嗣圣子璟立号天顺谥穆宗天授子贤立号天宝谥景宗子隆绪立景德初犯澶渊萧挞览(改作达兰)死遂请和号天辅谥圣宗子宗真立庆历中寻盟谥兴宗子洪基立在位五十馀年号老主子浚尝有鸣镝之谋杀之而立其孙谥道宗浚之子延禧立是为天祚契丹第九代至是而亡。

  三十日壬寅粘罕(改作尼堪)以擒天祚遣人献捷宣抚司请岁币中借银绢二十万赏军宣抚司从之。

  二月童贯上贺耶律氏灭亡表。

  童贯言昨遵奉睿训措置边事抚定燕山府涿易檀顺景蓟州及河东路先取朔甯府武州与大金计议交割云:中府路州郡巳获定约外契丹旧酋(改作主)僭称(删此二字)天祚自前年窜於夹山之北稍稍甯聚借助邻国欲谋再举小番小斛禄(改作小博啰)之属凭藉声势潜有结约窥伺朔武新边去岁八月陛下躬授睿算令臣驻兵河东以时措置完整武备以逸待劳贼兵犯边前後斩获甚众至今年正月契丹旧酋(改作主)离夹山与大金迎敌接战兵败引馀众走窜南来朔武对境小斛禄(改作小博啰)处藏泊遣人赍伪诏敕招诱归附新民。又手书文字通讠毛欲来归朝臣依奉睿略务敦大金信约却不受移牒大金西南西北路都统所照牒藏泊去处仍遣河东都统李嗣本领兵捍边劄下沿边统制官等不得妄有招纳日久整龊兵马为必取之计旧酋(改作天祚)初欲南来先遣杂类(改作其党)并边劫掠累次为朔甯府武州太山甯化军将佐杀败探知沿边军兵甚盛回徨涕泣遂於二月十九日夜北走至二十七日准大金西北西南北路都统所牒照会称昏主二十一日已自出首前来此盖两朝通欢所致牒臣照会其李嗣本及统制官军兵斩获小番杂类(删此二字)四千八百五十一级内有首领秘王浑庞(删首领至此六字)提点刘忠廉等二十三名皆是小胡录(改作小博啰)下总兵用事杰黠(删此二字)剽悍之人并已枭首刘庆等十四名皆是旧酋(改作天祚)帐前腹心任使招兵。

  聚众之人亦皆就缚夺到鞍马器械牛羊等无数焚荡巢穴积聚粮草净尽其契丹主耶律氏今巳灭亡者肃将天威仰伐(改作成)功之善继布昭圣武致敌国之自亡坐縻八部之酋(改作遗)曾无一镞之费事光典籍欢叶神人尝观三代以来因考四夷之事犭严狁匪茹盖尝乘中国之微匈奴最强不过用单于之号蠢尔白狼之裔昔为赤狄之雄当五季八姓之扰攘招九貉五戎而臣属自为正朔僭用名称混穹庐左衽於燕云:为封豕长蛇於代魏当天下合为一统而帝命式子九围尚狃涵容屡形猖獗稔恶每闻於躬蹈寒盟不自於我先王旅徂征取遗民於涂炭胡骑奔北返故地於舆图惟是大酋窜居穷漠裒散亡之杂虏仰资助於黠羌既投戈於丰胜之间遂移帐於朔武之北阴遣宵鸠之党规摇日靖之民意在疑师言称寻好臣仰遵朝算申饬边封遣间种类以破辅车之谋移文邻邦以为犄角之势弥缝隘道俘馘名豪既南窥而路穷遂北奔而夜遁虚弦可落遂投欲毁之巢涸泽无馀难逃不漏之网委仗纷纭而山积效率合沓而鼎来既毕天诛永除人患昔汉人伐虏者百六十载乃护郅支唐兵出塞者数十万人方擒颉利已足申威於方夏至今垂耀於史编未有计出万全役无再籍用远交近攻之策成一举两得之功惟盛德无以复加非至神孰能与此(删尝观至此三百六十八字)恭惟皇帝陛下诞敷舜德骏文声九功之叙惟歌既敉甯於内治七德之经兼用乃申敕於外攘曷尝乐此金革鏖战之劳盖亦兼拯夷夏(改作番汉)倒悬之急遂灭抗尊之虏(改作敌)兹为不世之功恭念章圣却澶渊之师仁皇增关南之币祖宗为民而隐忍臣子许国而忿捐仰惟如在之灵未置侮亡之念逮至今日遂集大勋上符艺祖惩艾之谋克绍神考忧勤之志乃成宗庙社稷之大庆深契天地神只之夙心臣猥以疲癃误膺国任效师干之力居惭显允之壮猷告经营之成永愿寺扬於令闻。

  秀水间居录曰:宣和七年童贯为宣抚司至河东闻契丹主天祚皇帝者匿於近塞报金人取之乃露章称贺云:耶律氏灭亡表既传报有识之士无不叹息其词中书舍人王云:作或云:翰林学士宇文虚中作时二公俱在贯幕中故也。金人既得虏主(改作天祚)即谋南侵遣人使三辈初曰:都谢通好也。次曰:告庆得天祚也。次即贺天甯节使也。使传继来河朔至京州县。

  供亿迎送固已疲弊。且窥觇道路及(删此字)使我不疑十一月三使皆归即举兵有郎官陈桷为送伴使至境上虏(改作金)人已宣言大举公为攘夺无复常仪桷语燕帅蔡靖靖怒曰:安有是事请示传言之人当斩之以狗桷惧驰还不复敢言但恳求外补除福建提刑而去。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二十一校勘记。

  时天祚方於庆州秋山射鹿(脱於字)涞流河路都统(误作流涞河)退长渔泊务(一作长鱼务)女真入新川州(一作新州)云:中云:内(脱下云:字)润温(温一作隰)安德黔泽(黔误作点)濒山石嘉集连演康萧赋吉(一作宾岩清集连衍广肃富吉)康肃里河茂麓宗县二百(肃误作萧)等辱耳不可再辱(脱耳字)以摩会为都督(摩误作靡)意在款师言称寻好(款误作疑)。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