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政宣上帙十六。

  起宣和五年四月十七日庚子,尽二十八日辛亥十七日庚子童贯蔡攸整军容入燕山府抚定燕城。

  贯攸入燕京抚定残民羸卒捧香火迎导而行欢呼言曰:契丹既灭大金归国王师入城复见天日相庆之人家至户到燕人大悦初李嗣本提兵先入燕城其次宣抚司方来以郭药师为先锋嗣本军望见之以为金人兵至弃军即遁营中大扰药师使人往抚之方定贯攸问马扩曰:众虑虏(改作金)人劫寨尔以为如何扩曰:可保其不来不必虑也。童贯蔡攸燕山府住十日乃还。

  平燕录及封氏编年王安中入燕录曰:童贯与安中等至雄州大金议犹未决贯与安中等共议言大金须索种种干求贯常愤恨朝廷。虽然应副贯实惶恐安中曰:夷虏贪婪自古如此。又况(删夷虏至此十字)我兵向为契丹所败。若非涿易纳款偏将来归未易议也。赵良嗣虽为朝廷不能挫彼之意必须军中选择其(删此字)辨博之士折彼泛议可也。遂於军中得姚平仲康随王环等以待入燕议事童贯遂差姚平仲康随王环良嗣等各带本军人马起发去交割燕京平仲将字子豪迈俊爽以强辞折阿骨爽(改作阿克顺)一夕随定次差李嗣本统河东兵五万为前军以种师中杨可世拥陕西诸道兵三十万为中部遣郭药师领常胜军自新城入固安安次勒兵博山贯攸建旌纛鸣鼓吹笙即以大军次之俾马公直将河北京畿兵为殿嗣本至泸沟河大金犹驻燕京而良嗣姚平仲康随入燕京见大金国主粘罕(改作尼堪)云:前以约十一日今後时何也。姚平复曰:大事已定并无少疑交割燕尾服京後时日乃本国敦礼。若先是而来是属僭越何问之有。若元师求衅妄生事端败其欢盟皇天照鉴岂辅曲者自古反盟不克享国。又况贵朝百色须求我皇帝宽仁大度曲就悉从不欲少违虑坏前约元帅慎莫生事是日师中等已营料石冈可世。又檄众曰:今日我辈正索一死耳乃命诸将治鞍发刃彀弓以卜鏖战督嗣本渡河阿骨爽(改作阿克顺)等闻我军前後左右周环亘二百里不绝乃谓良嗣平仲等曰:岂敢生事只为本国已先发军今滞数日所以诘耳即呼所属交割国主与阿骨爽(改作阿克顺)等卷甲移灶退舍三十里日晡嗣本提兵入城师中可世相继入焉先是。

  大金盘旋燕京城几及半年久客多欲部曲利於财货剽掠燕城富豪比屋室如悬磬檀顺景蓟民始困弊而契丹。又惧大金攘夺皆逃窜山谷城市邱墟狐狸穴处。又将职官汉民分路遣行我朝所得空城而已。

  《北征纪实》曰:王黼既专用设备任其事因降旨饬二帅不得动以听约束乃使赵良嗣奉使而阿骨打(改作阿固达)谓良嗣曰:我闻中国大将独仗刘延庆将十万众一旦不战兵散而溃中国何足道我自入燕山今为我有中国安得之良嗣不能对乃与此其使偕来(作纪实後六年始得见马扩自叙备能言金人燕山事实甚详然独不见书纪实所取阿骨打不许燕山之语及索山後有峻拒之语却有良嗣更易语录之说。又有谓山後幸踏地里交割牒文大抵我使人疑皆有所参商至为良嗣之奸利则一也。是故纪实尽述当时朝论不敢从他录也。注阿骨打改作阿固达)始祖宗时虏(改作辽)使至待遇之礼有限不示以华侈。且以河朔甫(改作逼)近都邑故迂其途多其里堠次第为之燕犒而後至皆防微杜渐意也。及黼遣良嗣唯务速以擅其功与其使人限以七日自燕山至阙下凡四五往返皆然。又其每至也。渐加礼夸之以富盛金人因是自负邀索不已黼遂许以辽人旧岁币四十万之数外每岁更添燕山涿易顺景檀蓟六州代税钱一百万缗金人既得所欲乃许我。又索营平二州则曰:海上脚跟底元约石晋所割则属中国契丹旧地则归我今营平二州乃阿保机(改作文巴坚)於後唐时所陷滦州乃营平地旧已入辽即非石晋所献之地当如元约,於是我无辞。又索云:中一路则曰:云:中久为我有中国安得之中国亦无如之何姑欲得燕山。且掩挫败之丑以塞中外之议因割燕山府涿易檀顺蓟景为一路而归其代税钱一百万缗。又议折中国货物以补其阙,於是。又遣良嗣议拆物凡绢三十万丝绵称是虏(改作金)人每喜南货故虽木绵亦二万段香犀玳瑁玳瑁匙箸皆折阅倍偿之至如龙脑每两折八贯则皆良嗣其(改作从)中为奸也。约既定索礼数因尽还其待大辽敌国之礼唯不称兄弟而已乃遣良嗣奉誓书而往而金人取誓书副先视之。又止诸界上俾我使回更易誓书中语然後来我。又从之(誓书事具於下)事既毕彼亦遣使以誓书来时郑丞相居中亦尝白上曰:礼数既重加岁币厚必不便亦不纳金人既得燕山子女加久住气候已热遂大病而城外诸寨日夜为燕之乡兵刦挠因骂余睹(改作伊都)曰:汝劝我来此今外寨皆不安四面皆大兵居此罗网中如何归。

  乃大毁诸州及燕山城壁楼橹要害皆平之。又尽括燕山金银钱物民庶寺院一埽皆空以辽人旧大臣及仪仗车马玉帛辎重尽由松亭关去(关在东北去其国近本欲显州去尔)全师复由居庸关之鸳鸯泊扼天祚出路以绝契丹之望乃尽以空城付之我时便有语谓中国修理三二年间却取之赵良嗣亦尝私谓人曰:只可保三年尔时黼即与二帅上下皆知之不能忠告也。二帅因以宣和五年夏入燕山大内毁一小殿吻受诸将贺驻兵十馀日遂凯还而归。

  金人阿骨打(改作阿固达)交割燕山毕西由居庸关往白水泊过夏。

  平燕录曰:金人用阿骨爽(改作阿克顺)计寸金寸土裒取殆尽将燕城职官民户技术嫔嫱娼优黄冠瞿昙金帛子女等席卷而东或告金人曰:汝之东迁非金人意也。南朝留常胜军利汝田宅绐之尔燕人皆怨说粘罕(改作尼堪)不当与我全燕粘罕(改作尼堪)欲止割涿易两州阿骨打(改作阿固达)不允由云:中留白水。

  十九日壬寅金人遣使赍御押地图来宣抚司。

  茆斋自叙曰:十九曰:金人使赍御押地图来宣言令童太师蔡相公拜受童蔡惶惧问如何处置扩往谓之曰:若论御押一如本朝御押前此累有御笔何尝使粘罕(改作尼堪)元帅以下郎君拜受此太过当金人无对遂许不拜先是李嗣本姚平仲军交燕日运粮夫夺女真牛马杀一女真至是整留会(删此二字改作理)偿人命及牛马价复为平之。

  《北征纪实》曰:金人既据燕性贪婪方自务大乃(删性贪至此八字)邀索不已而朝廷坚求燕山地则指城谓使人曰:此我有也。必欲得之纳钱。若干万则与尔虽燕山僧寺巨室之属指一塔一殿一屋即曰:此我物也。当折取之汝。若欲留者即纳其直故或千或万货之而後重载而去由是朝廷偿以百万缗谓之燕山路代税钱阿骨打(改作阿固达)方喜曰:荷他赵皇千年万岁是多少物乃得燕山府檀顺蓟景六州此独黼为之二帅实不预宣和五年夏四月金酋告(改作主将)还命我师交割二帅始以兵入之号曰:交割燕山府後曰:抚定燕山然所至皆空城而已人物既寡城橹。又悉毁皆所以困我仍不与我营平等扼吾之咽喉尔营平者当榆关路地平无山川之阻非。若古北口居庸关之比。且近女真故识者知其用心矣。。又燕民破散悉流。

  移近地故职官富户来奔既无以处朝廷因分遣诸州赡之凡州县动数千口至少犹不下五七百口及尝为虏(改作辽)官者等第补之自诸州通判而下皆添差以处焉自并代河朔齐郓襄汉之间遍巳荡然莫有关防我之山川险易州郡虚实尽能知之州郡。又往往不卹或困於衣食其在阙下者至於揭榜通衢人物往来处称其名氏旧官封而以乞丐执政虽睹之不问也。始金人约燕地人民尽归南朝契丹奚渤海等人民皆属金国既议分割则常胜军郭药师铁州人其下诸将高望等。又多渤海契丹人即令归金国上下方以为挠如金人则已虏掠(改作尽取)燕地人物职官等将携之归方议欲对换而贯为群下所误谓不。若以燕地富户税产多者皆与金人去却得其田宅足以赡常胜军则不烦朝廷钱粮。又得留常胜一军为用贯然之遂亟为奏禀辅遽许焉盖朝廷轻易弗思独以药师常胜军为重而已金人既大得所欲号职官富户(删此五字)因尽括六州之地(删此二字)上户几二三万起发由松亭关去燕中合境为之大扰由是怨怼生矣。时王安中为宣抚以抚燕既无纲领所谓富户田宅皆为常胜军即日肆意占据略不问官司安中坐视而已因是多侵夺民田故人益不聊生及後张瑴杀金人所虏(改作得)辽臣之属已尽为常胜军所有皆立为乞丐之人方更遭其困辱甚至於杀戮无告所谓职官富户。又悉南奔归我我不得已而後纳之。且复流离困踬使我重失燕人之心仍违新交之盟痛莫大於此。

  二十二日乙巳童贯上复燕奏。

  宣和录曰:陕西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童贯等言恭惟陛下神机先物前知北虏(改作契丹)灭亡之兆自政和八年金国遣使通好约结夹攻至宣和四年虏主(改作天祚)播迁耶律淳篡立幽燕之民久惧涂炭延颈淳关愿归中国陛下俯顺人心特诏臣等出总戎干先行招抚及遣使以祸福谕淳使纳土内附淳先败盟寇(改作侵)边臣等仰遵睿画东由雄州西由安肃广信诸道进讨自五月二十二日二十五日二十九日八月十四日二十一日二十九日九月一日九日王师屡胜残虏(改作寇)震慑乘势开谕圣德招徕远人广出文榜遣间淳至燕中晓谕士民先是郭药师领常胜军万人驻涿州虏(改作燕)中最号劲兵易州守城契丹亦众涿易之间有牛栏寨皆契丹素屯兵马去处声援相。

  接涿易仍系燕山襟喉之地臣等既进兵讨荡兼用间招诱常胜军及预行结约易州城中豪杰内应至九月二十三日郭药师领常胜万人举涿来归二十七日遣发兵马进取易州杀戮城内契丹殆尽当日收复易州十月四日攻破牛栏寨涿易之路遂通节次收复涿易归义安城固安威城涞水并良乡武清安次清化淳阴潞三河析津宛平平卢玉田等县及景蓟等州同时纳土幅员数千里天险地利尽皆有之独燕京孤城未下女主伪后萧氏遂称臣妾遣使纳款却而不受十月十八日大兵至良乡县界杀退贼众二十三日遣奇兵径入燕城杀戮城中契丹奚万众燕民鼓舞四军贼自援兵旅拒二十五日再战於虚沟河贼首退保燕城十二月二日契丹悉燕中兵马来犯永清一带已归顺地分王师鏖击大获胜捷横尸蔽野馀众溃散不能再举四军遂与伪后弃城逃遁金国十二月五日入居庸关与王师夹攻收复燕城了当臣等於四月十七日躬领大军入燕山府抚定军民布宣圣泽者全师制胜振朔部之天声举国来成获燕山之都会罄四方而无侮垂万世以有光庙社均休臣民胥庆臣等闻吉伐玁狁仅至太原汉击匈奴但期渭上虽招徕其种落或攘斥於封圻皆仅存开拓边陲之名固未有混同宇宙之烈蠢兹裔虏(改作惟兹辽国)昔号殊邻当五季之瓜分盗(改作据)一方而穴处萧萧易水限风气於山川奕奕汉津隔星辰於象纬金缯填睿者以钜万计士庶疾首(改作引领)者殆二百年艺祖肇基已恢奄有之志神皇御极载勤继伐之谋对越在天之灵必施辟国之略属酋渠(改作阴山)之远遁复杂种(改作内族)之内(改作交)讧窃位渝盟不诛而殒积诚慕义莫止其来遂兴复古之师爰徇叩关之请破坚披敌首克六城献馘执俘何啻三捷军(改作先)声叠振丑类(改作残敌)惊奔绝其唇辅之依结彼腹心之应扶老携幼还为冠带(改作箪食)之民(改作迎)籍户提疆来入版图之会市无易肆人。若更生通地脉於九山(缺二字添坤轴字)镇医闾之峻察玑衡於七政天文开析木之躔圣武既昭庶邦丕享虞舜舞干而苗格繇文德之诞敷文王因垒而崇降自圣谟之丕显於皇伟绩更迈前修恭惟皇帝陛下大道并抱沉机独运以顺为武威加六合之中惟断乃成智出群疑之表快列圣未摅之愤昭甯人有指之谋朊朊周原昔裂冀州之壤茫茫禹迹今归碣石之封方。且下十行之诏以。

  蠲苛娆之科定三章之约以施宽大之法礼高年而教孝悌褒有德而访才能文轨同混於车书朔南咸暨於政教天讨陈於原野聿臻偃武之期成功告於神明益显无前之绩臣等远惭周辅获禀睿谋拊循幽蓟之遗黎宣布圣神之厚德御五门而奏凯将赉及於群元奉万寿以称觞当获陪於列辟。

  秀水间居录曰:童贯蔡攸奏至宰相王黼率百官称贺表中多得意语云:陛峻明堂既揭平朔之号轩藏石鼓仍题复古之名锺虡铭金则应牧野誓师之时印章篆玉则示汉将破胡之兆承九清之命而整神霄阴相之旅建三辰之旗而向太一下临之方云云又曰:童贯奏中云:不受萧后纳款者先与金虏(改作国)有约不敢受也。。又云:金国入居庸关与王师夹攻者刘延庆为残虏(改作燕师)所败约金人取燕城也。。又曰:女真既破契丹驻军於燕山之北约本朝自以兵力取燕地,於是童贯蔡攸与大帅刘延庆将十五万众进屯卢沟河时虏后萧氏(删虏氏字改作萧后)与四军大王者居燕城有众才数千遣使人韩昉归款仍请罢岁币贯等不纳延庆分兵往救为残虏(改作燕师)击还卢沟大军闻风遂溃王黼为相因此嫉贯等。且欲自以为功会虏酋(删此二字)耶律淳死乃议遣使召女真取燕城厚许金币以赎其地女真果入燕恣为劫掠以空城归我而厚索岁币。且知中国兵弱自此有南牧之意矣。师还童贯封广阳郡王蔡攸领枢密院王黼加太傅总三省赐玉带如唐裴度故事始议赎地但求石晋故疆不思营平滦三州乃刘仁恭遗虏(此字改作契丹)虏(此字改作金人)不肯割此於三郡聚兵窥伺为内侵之计黼之疏谬如此。

  二十七日庚戌以收复燕云:曲赦河东河北燕山府云:中路。

  门下制军诘禁昭帝王之极功发政施仁体天地之大德朕只膺骏命嗣守鸿图聿臻熙洽之期克保盈成之业皇天全付所覆可忘疆理之修先王启佑俊人宜笃经营之念万邦作。又四夷咸宾惟羯胡(改作朔易)之旧邻侵中华之名壤虽北谓八狄同蛮貊之外区而燕曰:幽州与青徐为王土(删中北至此二十二字)割赂自五季始盗据垂二百年自艺祖之肇基洎裕陵之复古圣哲垂虑谟训具昭肆予纂承敢时怠忽顾澶渊结誓之後守其信书。且河朔息战以来重其兵举人心久郁神作有开相彼虏酋(删此四字)虐用夷种(删此二字改作其民。

  衅生於国)赋敛暴刻众怀离散之思刑罚峻深人抱怨咨之戚内亲争叛强敌肆侵遗穹帐以逋逃轻前盟而背覆五都溃决诸姓骇惊用遄将相之行往护封圻之守殆天所授其众自归箪食壶浆迎王师而来保旱霓时雨慰民望以咸苏靡勤锐旅之攻尽复连城之聚一方黎献初还礼义之乡千里山河重载版图之籍言念征徒暴露之久转饷调发之劳并及新民曲覃庆宥於戏师直为壮既昭无敌之功道化久成斯致丕平之利咨尔有众晓予至怀。

  二十八日辛亥童贯蔡攸归以詹度权帅事。

  詹度既就权帅府招集散民远近骈集大金出岭外可世平仲即分陕西河北诸道兵常胜军守松亭古北居庸关以閤门宣赞舍人刘逸知景州惠州团练使阳可升知檀州忠州防御使任宗尧知蓟州悉发官吏赴上詹度作平燕诗送童贯曰:长亭春色送英雄满目江山映日红剑戟夜摇杨柳月旗旌晓拂杏花风行时一决平戎策到後须成济世功为报燕山诸将吏太平取在笑谈中。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十六校勘记。

  若先时而来是属僭越(时误作是)。且以河朔附近都邑(附误作甫)始祖宗时虏使至待遇之礼有限(此段应另行误连上文)入燕山大内毁一小殿兽吻(脱兽字)受诸将贺驻兵十馀日(一作诸将暂驻兵十馀日)或告燕人曰:汝之东迁(燕误作金)至是来整会留偿人命及牛马价(脱来字会留误作留会)。又尝为虏官者(。又误作及)结约夹攻(误作约结)朔南咸暨於政教(政应作声)宛平平卢(平卢一作卢龙)神祚有开(祚误作作)一方黎庶(庶误作献)惠州团练使杨可升(杨误作阳)。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