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郧阳古剑

  郧阳古剑

  癸未二月初七日庚午,郧阳府天马山崩,出古剑一口。上书云:包家大奴儿弓,神机妙火震浮空;马陷门内木子死,罗挂滩头伪满山。九九数盗,取出青锋。洪武二十二年青田刘基造。四月初六,行都司地平板下寻出火药四十六篓、铅子六篓。上书包都司制,以此击贼,殆无虚发。按刘青田卒于洪武八年,今古剑之说不知何据。然是月十一日,罗汝即被杀,寻自成犯郧败去;则马陷句似应李闯,罗褂句似应罗汝才、曹操也。

  高斗枢守郧阳

  郧阳邻界秦蜀,左右荆襄,楚之极孤危地也。自郧抚南奔,城日夜耽耽环攻之者,动经旬月,赖荆南道高斗枢,竭力守御。四月初旬,贼数万至城下,四面皆筑高台为坐困计,我兵尽毁其台,又铳炮伤贼万余,贼乃遁去。以次渐复均州、谷城等州县,又传檄四方,谕以贼必可灭,好义士民多有应之者。

  李自成陷保康

  四月丁酉,自成陷保康,知县石维坛死之。保康县属郧阳。辛丑,自成遣伪将之禹州,禹州守将先期具礼迎贼,贼设伪官之任。二十一日甲申,下诏厉将士讨贼,告谕天下。是月初一甲子起,有癸酉无丁酉、有丁丑无辛丑,再考。

  顾君恩议取关中

  癸未五月,李自成在襄阳所造宫殿皆倾塌,遂移屯邓州,益兵攻郧阳,为官军所败,复退屯襄阳,与群贼议所向。牛金星请先取河北,直捣京师。杨承裕欲先据留都,断漕运。独顾君恩曰:否否,先据留京,势居下流,难济大事,其策失之缓。直捣京师,万一不胜,退无所归,其策失之急。不如先取关中,为元帅桑梓之邦,建国立业,然后旁略三旁,攻取山西,后向京师,进退有余。方为全策。自成从其计,遂拘铁工,昼夜造铁钩钉各万余,谋入潼关,越逾山险。先是,自成好掠,牛金星劝以不杀,遂严戢其下,民间稍安堵,辄相诳惑,无有固志。六月,自成大造舟舰于荆襄。

  顾君恩,拔贡,为伪吏政府选郎。后自成入秦、取赵、破京师,俱如君恩计,亦贼之有才智者。

  张献忠欲入蜀,先于巢湖习水师,李自成谋取秦,并于荆襄造舟舰。俱欲止南兵不上,且使秦蜀不戒也。二贼声东击西,诡计略同。

  孙传廷攻拔唐县

  癸未五月,诏孙传廷作速剿寇。六月十五丁丑,立赏格,购李自成万金,爵通侯;购张献忠五千金,官极品,世袭锦衣指挥,余各有差。进孙传廷兵部尚书,总制剿贼军务,仍总制三边,铸总师七省之印。九月八日己亥,传廷决汝州,伪都督李养纯率所部降,知贼并兵守宝丰,传廷遂攻宝丰。十一日壬寅,自成来援,白广恩、高杰等战却之。传廷曰:宝丰不即下,而贼救大至,则腹背受敌矣。亲督诸军,悉力攻拔之,斩伪州牧陈可新等数十级,遂以大兵捣唐县。时贼家口尽在唐县,贼发精骑来援,官军已入城,尽杀贼家口,贼营痛哭,誓杀官兵。

  官兵御贼以来,有三快事。一擒高迎祥,一射自成目,三杀贼家口。三者传廷实居其二。后虽有潼关之败,然两大功不可没也。但养纯之降,实为通贼张本,古云受降如受敌,奈何轻信以致败邪?

  孙传廷逐李自成

  孙传廷既拔唐县,壬寅自朱仙镇而南,大雨六日,粮车日行三十里,士马俱饥,或劝旋师就运。传廷曰:军已行,即还亦饥,当破一县就食耳。十三日甲辰,复陕县,县俱穷民,集骡羊二百余,顷刻食尽。自成将步骑万余逆战,官兵前锋击断自成坐纛,进逐之,自成奔襄阳。

  此战差强人意。

  孙传廷汝州大败

  癸未九月,大雨连旬,孙传廷军乏食。二十一日壬子,兵哗于汝州,降盗阴通自成。二十二日癸丑,自成率精骑大至,官军接战,陷贼伏中,贼乘之,官军大败。自成驱大队,疾追。一日驰走四百里,官军死亡四万余人,丧其军资数万。传廷故将家子,然不知兵,好大言,九边精锐,悉隶麾下。又据潼关之险,自成欲诱致之,每战辄匿精锐,驱难民当前,因是多所斩获。传廷志益骄,屡疏奏捷。且上言有自贼中逃回者,言贼闻臣名皆惊溃,臣誓肃清楚,豫不以一贼遗君忧。上信之,因召对群臣,出传廷疏示众。兵部侍郎张凤翔,独言贼素狡多诈,示弱不可信,且传廷所统皆良将劲兵,不如为陛下留此家当,上目摄之。群臣窥上意,争请命传廷进剿,至是果败,乃削传廷职,充为事官,扼于潼关,加白广恩陕西总兵官,提兵援剿。进士程源疏言,歼大寇必图大举,合数十万之众,八面而齐攻之,谁应援,谁声实,谁牵制,谁批腹,着着照应,使之疲于奔命,救接不暇,然后可一鼓而擒,乞敕传廷凭关固守,勿事浪战。书奏不省。

  大雨乏食,天时人事可知,然闻岳家军猝遇敌不动,故撼之甚难。未有一日走数百里者。即自成敢于疾追,亦熟知官军无纪律耳。不然,彼独不畏陷于伏乎?是秋,马世奇主武闱,策略云:彼之情形在我如浓雾,而我之情形在彼如列炬。此之谓也。虽然乏食军噪,先自败矣。岂必待盗之通贼矣哉。

  前所载官兵败贼,或斩首数十、或数百至千余而止矣,即经逐亦不过数十里已耳。夫以数万及数十万之贼,而仅斩其千百,亦何关胜负。况未必杀贼精锐,或以良民冒功乎?兹之一败,则驰走四百里,死亡四万余,何多寡远近相去若是?军形贼势,强弱胜负,于是乎见矣。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