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张氏商邱自焚

  张氏商邱自焚

  张氏直隶清苑人,配进士梁以樟。庚辰,以樟令太康;辛巳,调商邱;贼犯开封,商邱皇皇。壬午三月,李自成合袁时中、罗汝才等众百万,攻商邱,以樟与张氏诀曰:城且陷,我必死,左右皆掩面泣。张氏亦泣。命老仆杨村积薪环其楼,且告曰:城陷,则火。时贼帐延袤数十里,昼夜环攻,驳石上击,人皆披靡,合围五日,攻益急。会知府某有外心,城遂陷。贼刃以樟仆地。张氏闻之曰:吾夫死矣,遂衣白衣,驱媵婢登楼,系环于梁,将自缢。呼杨村举火,村不忍,张氏叱之曰:事急矣,使我不速死,汝罪莫赎矣。村伏地哭,叩头举火。张氏死,三十余人从死。一子燮,方九岁,随母登楼,火炽,哀号焰中,老妪急掖之曰:主人唯此儿,幸得脱归,以后梁氏,从楼上推堕儿,仆王政负儿逃。是夕,邑民求以樟于乱尸中,救之复醒,而张氏则死矣。商邱人相与感叹,立烈妇祠,春秋祀之。梁氏共焚死三十六人。

  李自成屠南阳

  九月,孙传廷率兵至南阳,李自成与战。

  传廷设险以待,贼入伏中,高杰、左勷等,左右横击,贼溃,东走追之,贼遂弃甲仗军资于地,官军争取之,无复步伍,贼觇知官军嚣,反兵乘之,左军先溃,诸军继之,丧材官将校七十八人,贼倍获其所陷焉。传廷以兵败,上书自效,诏图功自赎。十月,自成复陷南阳,屠之。

  李自成围汝宁

  闰十一月,李自成围汝宁,云梯如墙而立,城中矢石俱下,贼戴扉以障矢石,死伤众而攻不休;一鼓,百道俱登,执杨文岳及佥事王世琮于城上,文岳、世琮厉声骂贼,贼怒,缚文岳等,以大炮击之,洞胸糜骨以死。世琮,初授河南推官,屡却贼,射矢贯耳不动,号王铁耳。贼拔营走确山,向襄阳,掠崇王由横及世子诸妃嫔以行。

  左良玉屯襄阳

  左良玉自朱仙镇南溃,屯襄阳,诸降卒附之,有众二十万,其饩于官者,仅二万五千,余俱打粮村落,襄人不聊生。

  李自成陷襄阳

  十二月,李自成、罗汝才合兵由唐县而西,左良玉命造战舰于樊,将避贼入郢,襄人怨其淫掠,纵火焚之。良玉怒,掠巨贾舟,载军资妇女其中,而身率诸军营于高阜,襄民焚香牛酒以迎贼。初三日戊辰,贼间道至白马渡,良玉移营拒之,贼不得渡。良玉拔营而南,贼亦不敢逼。自成切齿于良玉每战必力,良玉惧,不敢复与争锋,故恒避之。初四日己巳,襄阳陷。

  李自成入荆州

  时蕲黄之寇,复与自成合,诸渠帅皆戴自成,及破襄阳,自成分兵陷夷陵、宜城、荆门,向荆州。十二月初九日甲戌,偏沅巡抚奉惠王走湘潭,荆州士民开门迎贼。贼入荆州,又合兵郧阳,令马守应守夷陵,以犯澧常,贺一龙趋德安,以窥黄麻。

  江阴冯生,自楚归云:偏沅军门某驻荆州,踞上流重地,扼楚蜀咽喉,贼来不过掳掠乡镇,非敢睥睨荆州也。乃贼未来时,而城中风鹤日甚,偏抚奉惠王出城,官民各乌惊兽散。腊月十六,贼至城下,不费一矢,而自古力战苦争之荆州,唾手而得之矣。余辈至岳州,见惠王僦居于民舍,偏抚借寓于民房,竟不敢窥荆州一步。噫!何畏寇之甚也!

  夷陵州,属荆州;宜城县,属襄阳;荆门州,属承天;湘潭县,属长沙;澧州,属岳州常德府也;麻城县,属黄州府。

  左兵扰武昌

  冯生云:舟至兰溪,见有自上流来者。传言:言武昌兵乱,将近武昌,闻左兵数万,从汉口抢船渡江,汉口居民逃散,江上舟楫不行。余船昏夜趁风过武昌,泊金沙洲,时腊月十八也。天明见纷纷逃难者如蚁,皆南走,舟中携老稚妇女,啼号徙窜者,络绎皆是。相传左兵所过,奸淫剽掠,鸡犬不留,武昌城下,居民一空;又明日,已掠金沙州矣。

  左良玉避李自成

  良玉与自成相距于朱仙镇,麾下近二十万,郧抚王永祚在内,良玉在外,约为固守。一夕,良玉忽携大众遁去,城中遂不可守。自成尾之南下,荆襄一带,次第陷没,而良玉亦无驻足之地矣。与监军道王石云相善,作书谋寄家眷于武昌。及家眷至,而良玉与众兵俱至,抢渡竟不可遏,而大江南北,惨毒不忍言。城中士民,咸咎良玉召寇。乘夜杀其监纪,石云亦不敢问。石云,讳杨基,南直安庆府潜山县人,天启五年己丑进士。

  予思当时,自成兵势固强,然良玉以二十万众,攻之虽不足,守之则有余,何为乎宵遁哉?叮!大帅如此,天下事概可知矣!

  王永祚投江

  郧抚王澄州微服走,为左兵所获,贿以二千金,始脱。又被获,遂自投江。流至二里,得渔人救免。潜往武昌城外。

  梁元昌家难

  梁元昌,浙江人。选四川叙州府筠连县知县,携家赴任,腊月,舟过武昌,上荆州为贼所获,家属二十余口,死者十七人,女与婿皆与焉。元昌仅与一幼子,赴水逃脱,踉跄凄切之状,不忍言说。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