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高攀龙

  高攀龙,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公登第,旋丁嗣父忧,服阕授行人。自盟日:吾于道未有所见,但依独知担负,庶几深造。适佥事张世则疏诋程、朱,欲改易传注,上所著书求颁行天下,不胜愤,上崇正学辟异说一疏。报曰:高攀龙所言有关世教,寻论大本大机,语极剀切。高邑方在铨部,其相确证,深味河东粹言,谓约而且精,当字字体贴。孙立亭为司寇,相见勉以力学,且言律为世用,本因加意律学,作日省编,谓读书意思不进者。尊德性工夫少也。率以半日静坐,即出游公会,水边石上僧房,皆其默默斋心处。五更气清,尤自提策,忽思闲邪存诚句,觉得当下无邪,浑然是诚,又觉得觅诚即邪,存之即是,旧字云从,因以改焉。奉使金陵,邹南皋在刑部,各言所志,期以最上工夫,送朝感时事。上君相同心、惜才远佞疏,侵阁臣,下部院会议,闻之坦然。顾端文曰:亦觉未至,此意须当自得。公深服其言。既议上,降杂职,寻调极边,泾阳亦以言事黜矣。甲午,公赴揭阳典史,舟中严立规程,只于静中着力,当心气澄寝时,有塞乎天地气象,所经奇峻山川险绝滩顶,一一悦心,当境皆为我助。过汀州坐旅舍一小楼甚乐,手二程书,至万变俱在人,其实无一事句。猛省曰:果无事,从来牵缠,俄然斩绝,抵官勤职事,课农,集诸子要语刊示之。邑令为同年,佐其不逮,除一凶人,署事三月,觅差归与泾阳修东林书院,集吴越士会其中,一依白鹿洞旧规,每会拈出大旨互证,要归于端居主静。四十年攻苦,确然可自信。两朝以次起用废臣,神宗四十八年庚申,召拜光禄寺丞;熹宗元年辛酉,进光禄少卿。上戚畹郑氏疏,转太常少卿,又转太仆卿。时方从哲、郑养性之党,且愤且惧,窃窃以东林为言,将注其毒,京师建首善书院,邹南皋、冯少墟两中丞,率同志所辟,福清叶公为之记,称一时盛事。给事朱童蒙疏诋,大约归重东林,踵而归者甚众。两中丞皆辞位去。公亦疏辞,福清留之。明年,差归东林如故,日宦情秋露,学境春风,是可决择矣。无何晋刑部侍郎,还朝。公既入台,首纠极贪御史崔呈秀,夺官勘赃。呈秀遂投逆珰,言曾纠陶朗先,高攀龙曲庇,借事执仇,于是朗先直追赃四十八万,而公等尽逐。呈秀复用。明年乙丑,毁书院,杀杨涟等十余人。至丙寅三月十六日逮公。官旗拟于十八日开读。而公先于十七日谒道南祠,有别圣文,归看花后园,呼诸子举“原无生死”四字以示曰:急料理为出门计,独身就理,可免他累。作字二纸,示两孙无先发,明日以此付官旗。时已三更,命妻子暂退,移时诸孙推户入,不见公,发所封乃遗表也。诸子急遍视,则赴水死矣。思庙初历赠至兵部尚书,谥忠宪。光禄寺少卿高攀龙疏言戚畹郑氏,并其昔日所用之人,皆奴酋奸细,近且讹言入于大内矣。往者张差谋逆,实系郑国泰主谋;刘保谋逆,实系卢受通谋;受亦郑氏之私人也。自张差、刘保先后伏诛,凡谋必败,败必死,而人心积疑不解;宜令义性速归湖广原籍。至李如桢一家交关郑氏,陷名将,杀百万军民,失千里土地,祸延至今,且与李永芳约为内应,所当亟正典刑,以除祸本者也。崔文升当先帝哀痛劳瘁之日,故用泄药,是明以药弑也,陛下即不诛夷,仅止斥逐,今且潜伏京师,意欲何为?亦当亟正典刑者也。乞早正逆谋之罪。

  都御史高攀龙,纠劾贪污御史崔呈秀,部议革职回籍,透支银数下抚按勘之,呈秀奉命淮扬,贪污可鄙,盗以贿释,犯以贿免,出巡每有节省之费,透支至一万四千两,各县赔补甚苦。其荐运同谈天相、樊尚燝、刘大受,旋而罗列其赃私,又荐霍丘知县郑延祚,吏科给事魏大中,又发其馈遗,御货攫金,墦间垄断,一身兼之,公因其回道考察劾之,以洗巡方之耻。

  遗疏云:臣虽削籍,旧属大臣,大臣不可辱。辱大臣则辱国矣。谨北面稽首以效屈平之遗。君恩未报,愿结来生,臣高攀龙垂绝书。望使者特此以复皇上。

  无锡庠士华时亨,字仲通,会元拱芳之侄也。时官旗已至苏州,尚未开读,时亨密闻,之即报于公。公遂赴园池死。而旗尉以颜佩韦等事过期不至,众疑时亨误逼大臣,咸虑之,俄而缇骑果至,始属时亨声气之广,名遂大着。

  公有两荫,两子各得其一。长名世学,字伯祯;次名世儒,字仲叙。世儒以家窘先受职,辛未为都察院经历。然公所赠宫保诰敕尚未领玺,及丁丑携之入京,盖诰敕用宝,年只两次。三月二十五、九月二十五也。于未近三九月得者,每每领归无玺,亦容得补。世儒至京,以诰敕遽入内阁请宝,八月初一日,忽内寺二十人至寓索持诰敕人,谓有万世一人句在内,且字亦逾干,非诰体。旨责撰敕官常熟许士柔降三级,世儒亦降三级,乃为五城兵马吏。不然擢部属矣。呜呼,珰之流祸甚矣哉!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