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移宫一案

  泰昌八月初一日登极时,公在兵科,近瞻天颜,无病容也。初四闻不豫,初八日病甚。十一日固欲出见群臣,则神采大可駴矣。长安传闻某日郑妃进姬侍八人,帝疾甚,骇闻。郑固时侍帝侧,命内医崔文升进药,药固下痢剂也。帝一昼夜近三、四十起,遂支离床褥间。郑同选侍日以看视为名,邀有封太后旨,谕内阁方从哲登礼部;少宗伯孙如游疏请收成命。时公署礼科印务,将疏论,门人徐养量止之。至十四日,有郭、王二皇亲遍谒台省,泣诉宫禁危状,谓帝势必不起,郑贵妃与李选侍日于帝左右,一图太后、一图后。其浼熹宗附己,勒以先帝要封太后。此时两妇盖环弄两朝于股掌之间矣。诸宫侍俱不得近,并传熹宗时时向人泣,谓皇爷素固健甚,今诸奴捉弄如此,如何了此?十五日御史左光斗会议,请诸大老约贵妃侄郑养性礼请贵妃移宫。十七日,上召阁部科道入。曰几夜不得睡,日食粥不满盂。十九日,公从大臣再问安后,则闻头目眩晕,身体软弱,不能动履之旨矣。二十二日大臣入,上曰朕在东宫,饮食不调,至今四、五月始愈,登极后劳着些,又未得静一静。今大病服药无效,阁臣刘一燝、孙宗伯言及封李选侍仪注。上曰:是事朕有年,生育多,伏侍久。二十六日再召,上音吐犹亮。二十九日甲戌召见,则曰:朕难了国家事,卿等为朕尽心分忧。与朕辅皇长子为尧舜之君。又曰:朕寿宫要紧。大臣共对曰:圣寿无疆,何念及此。适内帷幔中一小竖从上耳语,摇手不应,忽一穿上红妇人张手,从光宗前挟熹宗入,嘈嘈者久之。熹宗滞帷幔间,若推之出。熹宗失色。忿向光宗曰:皇爷爷要封皇后,我等为上请急,或误也。是日凡三召见,赐请臣酒饭。李可灼进药。九月乙亥朔五更帝崩。公从大臣趋干清宫,守阍者将挺固阻不容。公大骂奴才,皇帝召我等,今已晏驾,皇长子小,你们据住门不容宰相入,意欲何为?阍者却,乃入哭临,请见今上。上久不出,再四请,乃得见。共呼万岁。诸臣请初六日吉登极,因奉上诣干清宫门首,诸臣请到文华殿,受诸臣三呼礼毕,导至慈庆宫。顷奏事,中宫公拥上行。交付辅臣刘一燝捧左手,英国公张惟贤捧右手,甫到中宫,诸珰从寝阁内出者,共喝你们拉小爷那里走。急请回宫。上小害怕,固欲夺上。八公亦喝之曰:胡说;殿下是我等主,我等是殿下臣子,四海九州都是臣子,殿下怕什么。共拥上行过干清宫门。西向坐。诸大臣叩头慰安。因请登舆,拥到文华殿上,仍西上坐。诸臣行五拜三叩头礼。嵩呼毕,拥人慈庆宫。刘一燝奏曰:干清宫尚未净,请殿下暂居此。令李选侍出宫讫,乃归干清宫。公出与左光斗、太宰周嘉谟语,李选侍无恩无德之故,必不可令上同居。周乃莫移宫公疏。初四日既得旨,而选侍听李进忠谋,必欲挟上,母子同宫。且欲垂帘称制。有中使来公曰:选侍移宫否?其人答曰:莫讲移宫了。母子一宫好,如何要两处住。李娘娘恼得狠。今日请小爷讲明白同住,并欲问左御史,武氏之言是如何说?公曰:殿下在东宫,是皇长子。今日皇帝,选侍非太后,如何召得皇帝。选侍顺旨移宫,后日等我辈与他奏请封号。若抗据未便,怒目视之。其人还。传闻至初九、十二始移宫。公急促相臣方从哲曰:圣上明日登极矣,无复住东宫礼,相公当上揭急促移宫。方云:到初九、十二也罢。公曰:但苦上无住处,如到干清宫,前日以李在而出,今日仍在而入上,何如前日不出。方曰:就在东宫,住住无害。公曰:前日以皇长子而就太子之宫,可明日为天子矣,世间那有天子逊宫人之礼,且此干清宫自祖宗相传,是天子之居,即圣母在,止当居坤宁宫。太后居慈宁宫。选侍何人,而居干清宫不移耶?时诸珰中有言先帝旧宠,从容些也罢。公曰:诸大臣是受先帝顾命者,先帝是欲先顾其子,岂有先顾其嬖媵之理?便请选侍到九庙前去讲,汝是食先帝饭的,是食李、郑二家饭的,须抬我去杀了便罢。不则今日不移宫,死不出也。闻李进忠盗承应库银几尽,是必欲盗尽干清宫之宝乃已耶!争论声彻帝座,上遣中官传旨移宫。李即移宫,李进忠、刘逊、刘朝等,并以盗藏被缉。明日上乃正干清宫升殿,陕西抚臣奏黄河清五日。

  予按郑贵妃慧人也,神宗宠之,生福王;李选侍郑党也,光宗宠之。当光宗登极,郑、李进美人等,遂致不起。光宗崩,李选侍犹居干清宫,欲与熹宗同居,邀封后,垂帘称制;而杨、左等以选侍素无德,又非生母、嫡母与养母,恐有武氏之祸,必欲令选侍出干清宫,不与熹宗同居,竖议甚正,未免稍激,遂为群小所忌,而祸自此始矣。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