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二十六·鬼十一

  袁炳 费庆伯 刘朗之 长孙绍祖 刘导 刘氏 崔罗什 沈警

  袁炳  

  宋袁炳,字叔焕,陈郡人,秦始末,为临湘令。亡后积年,友人司马逊,于将晓间如梦。见炳来,陈叙阔别,讯问安否。既而谓逊曰:吾等平生立意着论,常言生为驰役,死为休息。今日始知,定不然矣。恒患在世为(为原作有,据明钞本改。)人,务驰求金币,共相赠遗。幽途此事,亦复如之。逊问罪福应报,定实何如。炳曰:如我旧见,与经教所说,不尽符同,将是圣人抑引之谈耳。如今所见,善恶大科,略不异也。然杀生故最为重禁,慎不可犯也。逊曰:卿此征相示,良不可言,当以语白尚书也。炳曰:甚善,亦请卿敬诣尚书。时司空王僧虔为吏部,炳、逊世为其游宾,故及之。往返可数百语,辞去。逊曰:阔别之久,恒思少集。相值甚难,何不且住?炳曰:止暂来耳,不可得久留。且(且字原空缺,据《法苑珠林》卷二一补。)此辈语,不容得委悉。揖别而去。初炳来暗夜,逊亦了不觉所以,天明得睹见。炳既去,逊下床送之。始蹑履而还暗,见炳脚间有光,可尺许,亦得照其两足,余地犹皆暗云。(出《冥祥记》)

  费庆伯  

  宋费庆伯者,孝建中,仕为州治中。假归至家,忽见三驺,皆赤帻,同来云:官唤。庆伯云:才谒归,那得见召。且汝常黑帻,今何得皆赤帻也?驺答云:非此间官也。庆后方知非生人,遂叩头祈之,三驺同词,因许回换,言:却后四日,当更诣君。可办少酒食见待,慎勿泄也。如期果至,云:已得为力矣。庆伯欣喜拜谢,躬设酒食,见鬼饮噉不异生人。临去曰:哀君故尔,乞秘隐也。庆伯妻性猜妬,谓伯云:此必妖魅所罔也。庆伯不得已,因具告其状。俄见向三驹,楚挞流血,怒而立于前曰:君何相误也。言讫,失所在。庆伯遂得暴疾,未旦而卒。(出《述异记》)

  刘朗之  

  梁安成王在镇,以罗舍故宅,借录事刘朗之。尝见丈夫衣冠甚伟,敛衿而立,朗之惊问,忽然失之。未久,而朗之以罪见黜,时人谓君章有神。(出《述异记》)

  长孙绍祖  

  长孙绍祖,常行陈蔡间。日暮,路侧有一人家,呼宿,房内闻弹箜篌声。窃于窗中窥之,见一少女,容态娴婉,明烛独处。绍祖微调之,女抚弦不辍。笑而歌曰:宿昔相思苦,今宵良会稀。欲持留客被,一愿抚君衣。绍祖悦怿,直前抚慰。女亦欣然曰:何处公子,横来相干。因与会合,又谓绍祖曰:昨夜好梦,今果有征。屏风衾枕,率皆华整。左右有婢,仍命馔,颇有珍羞,而悉无味。又饮白醪酒,女曰:猝值上客,不暇更营佳味。才饮数杯,女复歌,歌曰:星汉纵复斜,风霜悽已切。薄陈君不御,谁知思欲绝。因前拥绍祖,呼婢撤烛共寝,仍以小婢配其苍头。将曙,女挥泪与别,赠以金缕小盒子:无复后期,时可相念。绍祖乘马出门百余步,顾视,乃一小坟也。怆然而去,其所赠合子,尘埃积中,非生人所用物也。(出《志怪录》)

  刘导  

  刘导,字仁成,沛国人,梁真简先生瓛三从侄。父謇,梁左卫率。导好学笃志,专勤经籍。慕晋关康曾隐京口,与同志李士炯同宴,于时秦江初霁,共叹金陵,皆伤兴废。俄闻松间数女子笑声,乃见一青衣女童,立导之前曰:馆娃宫归路经此,闻君志道高闲,欲冀少留,愿垂顾眄。语讫,二女已至。容质甚异,皆如仙者,衣红紫绢縠,馨香袭人,现年二十余。导与士炯,不觉起拜,谓曰:人间下俗,何降神仙?二女相视而笑曰:住尔轻言,愿从容以陈幽抱。导揖就席谓曰:尘浊酒不可以进。二女笑曰:既来叙会,敢不同觞。衣红绢者,西施也,谓导曰:适自广陵渡江而至,殆不可堪,深愿思饮焉。衣紫绢者,夷光也,谓导曰:同官三妹,久旷深幽,与妾此行,葢谓君子。导语夷光曰:夫人之姊,固为导匹。乃指士炯曰:此夫人之偶也。夷光大笑而熟视之。西施曰:李郎风仪,亦足相匹。夷光曰:阿妇夫容貌,岂得动人。合座喧笑,俱起就寝。临晓请去,尚未天明。西施谓导曰:妾本浣沙之女,吴王之姬,君固知之矣。为越所迁,妾落他人之手。吴王殁后,复居故国。今吴王已耄,不任妾等。夷光是越王之女,越昔贡吴王者。妾与夷光相爱,坐则同席,出则同车。今者之行,亦因缘会。言讫惘然。导与士炯深感恨,闻京口晓钟,各执手曰:后会无期。西施以宝钿一只,留与导。夷光拆裙珠一双,亦赠士炯。言讫,共乘宝车,去如风雨,音犹在耳,顷刻无见。时梁武帝天监十一年七月也。(出《穷怪录》)

  刘氏  

  梁武帝末年,有人姓刘,而不知名。于堂屋脊,见一物,面如狮子,两颊垂白毛,长尺许,手足如人,徐徐举一足。须臾不见,少时刘死。(出《广古今五行记》)

  崔罗什  

  长白山西有夫人墓,魏孝昭之世,搜扬天下。清河崔罗什,弱冠有令望,被征诣州,道经于此。忽见朱门粉壁,楼阁相接。俄有一青衣出,语什曰:女郎须见崔郎。什恍然下马,两重门内,有一青衣,通问引前。什曰:行李之中,忽重蒙厚命,素既不叙,无宜深入。青衣曰:女郎平陵刘府君之妻,侍中吴质之女,府君先行,故欲相见。什遂前,什就床坐,其女在户东坐,与什叙温凉。室内二婢秉烛,女呼一婢,令以玉夹膝置什前。什素有才藻,颇善讽詠,虽疑其非人,亦惬心好也。女曰:比见崔郎息驾,庭树皆若吟啸,故入一叙玉颜。什遂问曰:魏帝与尊公书,称尊公为元城令,然否也?女曰:家君元城之日,妾生之岁。什仍与论汉魏时事,悉与魏史符合,言多不能备载。什曰:贵夫刘氏,愿告其名。女曰:狂夫刘孔才之第二子,名瑶,字仲璋。比有罪被摄,乃去不返。什下床辞出,女曰:从此十年,当更奉面。什遂以玳瑁簪留之,女以指上玉环赠什。什上马行数十步,回顾,乃见一大冢。什届历下,以为不祥,遂躬设斋,以环布施。天统末,什为王事所牵,筑河堤于桓家冢。遂于幕下,话斯事于济南奚叔布,因下泣曰:今岁乃是十年,如何?什在园中食杏,忽见一人云:报女郎信。俄即去,食一杏未尽而卒。十二为郡功曹,为州里推重,及死,无不伤叹。(出《酉阳杂俎》)

  沈警  

  沈警,字玄机,吴兴武康人。美风调,善吟咏,为梁东宫常侍,名著当时。每公卿宴集,必致骑邀之。语曰:玄机在席,颠倒宾客。其推重如此。后荆楚陷没,入周为上柱国,奉使秦陇,途过张女郎庙。旅行多以酒肴祈祷,警独酌水具祝词曰:酌彼寒泉水,红芳掇岳谷。虽致之非遥,而荐之随俗。丹诚在此,神其感录。既暮,宿传舍。凭轩望月,作《凤将雏含娇曲》。其词曰:命啸无人啸,含娇何处娇。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又续为歌曰:靡靡春风至,微微春露轻。可惜关山月,还成无用明。吟毕,闻帘外叹赏之声,复云:闲宵岂虚掷,朗月岂无明。音旨清婉,颇异于常。忽见一女子褰帘而入,拜云:张女郎姊妹见使致意。警异之,乃县衣冠,未离坐而二女已入,谓警曰:跋涉山川,因劳动止。警曰:行役在途,春宵多感,聊因吟咏,稍遣旅愁。岂意女郎猥降仙驾。愿知伯仲。二女郎相顾而微笑,大女郎谓警曰:妾是女郎妹,适庐山夫人长男。指小女郎云:适衡山府君小子,并以生日,同觐大姊。属大姊今朝层城未旋,山中幽寂,良夜多怀,辄欲奉屈。无惮劳也。遂携手出门,共登一辎軿车,驾六马,驰空而行。俄至一处,朱楼飞阁,备极焕丽。令警止一水阁,香气自外入内,帘幌多金缕翠羽,间以珠玑,光照满室。须臾,二女郎自阁后,冉冉而至。揖警就坐,又具酒肴。于是大女郎弹箜篌,小女郎援琴。为数弄,皆非人世所闻。警嗟赏良久,愿请琴写之。小女郎笑而谓警曰:此是秦穆公、周灵王太子、神仙所制,不可传于人间。警粗记数弄,不复敢访。及酒酣,大女郎歌曰:人神相合兮后会难,邂逅相遇兮暂为欢。星汉移兮夜将阑,心未极兮且盘醒。小女郎歌曰:洞箫响兮风生流,清夜阑兮管弦道。长相思兮衡山曲,心断绝兮秦陇头。又题曰:陇上云车不复居,湘川斑竹泪沾余。谁念衡山烟雾里,空看雁足不传书。警歌曰:义熙曾历许多年,张硕凡得几时怜。何意今人不及昔,暂来相见更无缘。二女郎相顾流涕,警亦下泪。小女郎谓警曰:兰香姨、智琼姊,亦常怀此恨矣。警见二郎歌詠极欢,而未知密契所在,警顾小女郎曰:润玉,此人可念也。良久,大女郎命履,与小女郎同出。及门,谓小女郎曰:润玉可使伴沈郎寝。警欣喜如不自得,遂携手入门,已见小婢前施卧具。小女郎执警手曰:昔从二妃游湘川,见君于舜帝庙读相王碑,此时想念颇切,不意今宵得谐宿愿。警亦备记此事,执手款叙,不能自已。小婢丽质,前致词曰:人神路隔,别促会赊。况姮娥妬人,不肯留照;织女无赖,已复斜河。寸阴几时,何劳烦琐。遂掩户就寝,备极欢昵。将晓,小女郎起,谓警曰:人神事异,无宜卜昼,大姊已在门首。警于是抱持置于膝,共叙衷款。须臾,大女郎即复至前,相对流涕,不能自胜。复置酒,警又歌曰:直恁行人心不平,那宜万里阻关情。只今陇上分流水,更泛从来呜咽声。警乃赠小女郎指环,小女郎赠警金合欢结。歌曰:结心缠万缕,结缕几千回。结怨无穷极,结心终不开。大女郎赠警瑶镜子,歌曰:忆昔窥瑶镜,相望看明月。彼此俱照人,莫令光彩灭。赠答极多,不能备记,粗忆数首而已。遂相与出门,复驾辎軿,送至下庙,乃执手呜咽而别。及至馆,怀中探得瑶镜金缕结。良久,乃言于主人,夜而失所在。时同侣咸怪警夜有异香。警后使回,至庙中,于神座后得一碧笺,乃是小女郎与警书。备叙离恨,书末有篇云:飞书报沈郎,寻已到衡阳。若存金石契,风月两相望。(望原作忘,据陈校本改。)从此遂绝矣。(出《异闻录》)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