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零六·神十六

  陈袁生 冉遂 魏耽 卢佩陈

  袁生  

  贞元初,陈郡袁生者,尝任参军于唐安。罢秩游巴川,舍于逆旅氏。忽有一夫,白衣来谒。既坐,谓生曰:某高氏子也,家于此郡新明县。往者常职军伍间,今则免矣。故旅游至此。生与语,其聪辩敏博,迥出于人,袁生奇之。又曰:某善算者,能析(析原作祈,据明抄本改。)君平生事。生即讯之,遂述既往事,一一如笔写,生大惊。是夕,夜既深,密谓袁生曰:我非人也,幸一陈于君子,可乎?袁生闻之惧,即起曰:君非人,果鬼乎?是将祸我耶?高生曰:吾非鬼,亦非祸君,所以来者。将有托于君耳。我赤水神,有祠在新明之南。去岁淫雨数月,居舍尽圮,郡人无有治者,使我为风日所侵铄。且日如樵牧者欺侮,里中人视我若一坏土耳。今我诉于子,子以为可则言,不则去。无恨也。(也原作乎,据明抄本改。)袁生曰:神既有愿,又何不可哉!神曰:子来岁当调补新明令,倘为我重建祠宇,以时奠祀,则真幸之甚也。愿无忘。袁生诺之。既而又曰:君初至邑时,当一见诣。然而人神理隔,虑君仆吏有黩于我,君当屏去其吏,独入庙中。冀尽一言耳。袁生曰:谨奉教。是岁冬,袁生果补新明令。及至任,(任原作令,据明钞本改。)讯之,果有赤水神庙,在县南数里。旬余,遂诣之。未至百余步,下马屏车吏,独入庙中。见其檐宇摧毁,蓬荒如积。伫望久之,有一白衣丈夫自庙后来,高生也。色甚喜,既拜。谓袁生曰:君不忘前约,今日乃诣我,幸何甚哉!于是偕行庙中。见阶垣下有一老僧,具桎梏,数人立其旁。袁生问曰:此何为者?神曰:此僧乃县东兰若道成师也。有殃,故吾系之一岁矣。每旦夕则鞭捶之。从此旬余,当解之。袁生又曰:此僧既存,安得系于此乎?神曰:以生魄系之,则其人自沈疾,亦安能知吾之为哉!神告袁生曰:君幸诺我建庙,可疾图之。袁生曰:不敢忘。既归,将计其工。然贫甚,无以为资。因自念曰:神人所言,系道成师之魄,当沉疾。又云,从此去旬余,当解之。吾今假于他语,俾建其庙宇,又安有疑乎?于是经往县东兰若问之,果有成师者,卧疾一岁矣。道成曰:某病且死,旦夕则一身尽痛。袁生曰:师疾如是,且近于死矣,然我能愈之。师能以缗货建赤水神庙乎?道成曰:疾果愈,又安能以缗货为事哉!袁生既绐曰:吾善视鬼,近谒赤水神庙,见师魂,具桎梏势于垣下。因召赤水神问其事,曰:'此僧有宿殃,故絷于此。'吾怜师之苦,因告其神:'何为絷生人,可疾解之。吾当命此僧以修建庙宇,慎无违也。'神喜而诺我曰:'从此去旬余,当舍其罪。'吾故告师疾将愈,宜修赤水神庙也。无以疾愈,遂怠其心。为此则祸且及矣。道成伪语曰:敬受教后旬余,果愈。因召门弟子告曰:吾少年弃家,学浮屠氏法,迨今年五十,不幸沈疾。向者袁君谓我曰:'师之病,赤水神所为也。疾锸可修补其庙。'夫置神庙者,所以祐兆人,祈福应。今既有害于我,安得不除之乎?即与其徒,持锸诣庙,尽去神像及祠宇,无一遗者。又明日,道成谒袁生。袁生喜曰:师病果愈乎。吾之语岂妄耶?道成曰:然,幸君救我,何敢忘君之恩乎?袁生曰:可疾计修赤水神庙也,不然,具惧为祸。道成曰:夫神所以赖于人者,以其福可延,戾可弭,旱亢则雩之以泽,潦淫则萗之以霁。故天子诏天下郡国,虽一邑一里,必建其祠。盖用为民之福也。若赤水神者,无以福人,而为害于人焉,可不(可不原做不可,据明钞本、陈校本改。)去之。已尽毁其庙矣。袁生且惊且惧,遂谢之。道成气益丰,而袁生惧甚。后月余。吏有罪,袁生朴之。无何吏死,其家诉于郡,坐徙端溪。行至三峡,忽遇一白衣,立于路左。视之,乃赤水神也。曰:向托君修我祠宇,奈何致道成毁我之舍,弃我之像?使一旦无所归,君之罪也。今君弃逐穷荒,亦我报仇耳!袁生既谢曰:毁君者道成也。何为罪我?神曰:道成师福盛甚,吾不能动。今君禄与命衰,故我得以报。言已不见。生恶之,后数日,意以疾卒。(出《宣室志》)

  冉遂  

  冉遂者,齐人也,父邑宰。遂婚长山赵玉女。遂既丧父,又幼性不惠,略不知书,无以进达,因耕于长山。其妻赵氏,美姿质,性复轻荡。一日独游于林薮间,见一人衣锦衣,乘白马,侍从百余人,皆携剑戟过之。赵氏曰:我若得此夫,死亦无恨。锦衣人回顾笑之。左右问赵氏曰:暂为夫可否?赵氏应声曰:君若暂为我夫,我亦怀君恩也。锦衣遽下马,入林内。既别,谓赵氏曰:当生一子,为明神,善保爱之。赵氏果有孕,及期生一儿,发赤面青,遍身赤毛,仅长五寸,眼有光耀。遂甚怪之,曰:此必妖也,可杀之。赵氏曰:此儿托体于君,又何妖?或是异人,何杀之耶?必杀反为害。若何?遂惧而止,赵氏藏之密室。及七岁,其儿忽长一丈。俄又自空有一大鸟飞下,儿走出,跃上鸟背飞去,其母朝夕哭之。经数月,儿自外来,擐金甲,佩剑弯弓,引兵士可千余人。至门直入,拜母曰:我是游察使者子,幸托身于母。受生育之恩,未能一报,我今日后,时一来拜觐,待我微答母恩,即不来矣。赵氏曰:儿自为何神也?儿曰:母慎勿言,我已补东方擒恶将军。东方之地,不遵明祗,擅为恶者,我皆得以诛之。赵氏取酒炙以饲之,乃谓儿:我无多酒炙,不可以及将士。儿笑曰:母但以一杯酒洒空中,即乒士皆饮酒也。母从之。见空中酒下起雨,兵士尽仰面而饮之。儿乃遽止曰:少饮,临别,谓母曰:若有急,但焚香遥告,我当立至。言讫,上马如风雨而去。后一年,赵氏父亡,赵氏往葬之。其父家,每月有鬼兵可千余,围其宅。有神扣门言曰:我要为祠宇,尔家翁见来投我,尔当速去,不然,皆杀之。赵氏忽思儿留言,乃焚香以告。其夕,儿引兵士千余至,令一使诘之,神人茫然收兵为队,自缚于儿前。儿呵责。尽杀其众。谓母曰:此非神也,是强鬼耳。生为史朝义将,战亡之后无所归,自收战亡兵,引之来此,欲擅立祠宇耳。母曰:适闻言,家翁已在我左右,尔试问之。其儿令擒神人问之曰:尔所谋事,我尽知之,不须言也。任何以无故追赵玉耶?今在何处?其人泣告曰:望将军哀念。生为一将,不能自立功,而死于阵前。死后欲求一神,又不能良图。今日有犯斧钺,若或将军不以此罪告上天。容在麾下,必效死节。又问曰:赵玉何在?神曰:寄在郑大夫塚内。儿乃立命于塚内取赵玉至,赵玉寻苏。赵氏切劝儿恕神之罪,儿乃释缚,命于部内为小将。乃辞其母,泣而言曰:我在神道,不当频出迹于人间,不复来矣,母善自爱。又为风雨而去,迩后绝然不至矣。(出《奇事记》)

  魏耽  

  贞元中,吉州刺史魏耽,罢任居洛。有女子,年甫十六,颜色甚美丽。夏中,俱纳凉于庭。急仰视天裂,有长人于裂处下,直至耽前。衣紫佩金,黑而髯,曰:我姓朱,天遣与君为女婿。耽不敢阻,请俟排比,再三乃许。约期后月,乃腾空而去。耽与其妻,虽甚忧迫,亦具酒食而俟之。有圉人突入拜耽,耽曰:何不秣马而突入,太无礼也。圉人曰:窃见使君有忧色,故请言其事。耽曰:尔何要知之?圉人固请,耽因告之。圉人曰:使君不足,小事耳。言讫而出。佩金者及期而至,圉人复突入,佩金者见之,趋下再拜。圉人作色而叱之曰:天恕尔,罚汝在人间,奈何又复扰人如是?对曰:死罪。复拜。圉人辄升堂而坐,召佩金者坐,命洒。圉人于大沙锣,取饮数器,器可三斗余。饮讫,又取一铁杵,折而嚼之。乃以沙锣饮佩金者,佩金者甚有惧色,乃饮之。唯言死罪。更无他词。圉人曰:送天狱禁百日。乃腾空而去。圉人曰:吾乃使君此斗本命星也,魏使君昼夜焚修,今乃报之。适无礼者,既贼星也,今已禁之,请去他虑。言讫而去。(出《闻奇录》)

  卢佩  

  贞元末,渭南县丞卢佩,性笃孝。其母先病腰脚,至是病甚,不能下床榻者累年,晓夜不堪痛楚。佩即弃官,奉母归长安,寓于长乐里之别第,将欲竭产而求国医王彦伯治之。彦伯声势重,造次不可一见,佩日往祈请焉。半年余,乃许一到,佩期某日平旦。是日亭午不来,佩候望于门,心摇目断。日既渐晚,佩益怅然。忽见一白衣妇人,姿容绝丽,乘一骏马,从一女僮,自曲之西,疾驰东过。有顷,复自东来,至佩处驻马,谓佩曰:观君颜色忧沮,似有所候待来,请问之。佩志于王彦伯,初不觉妇人之来,既被顾问再三,乃具以情告焉。妇人曰:彦伯国医,无容至此。妾有薄技,不减王彦伯所能。请一见太夫人,必取平差。佩惊喜,拜于马首曰:诚得如此,请以身为仆隶相酬。佩即先入白母,母方呻吟酸楚之次,闻佩言,忽觉小廖。遂引妇人至母前,妇人才举手候之,其母已能自动矣。于是一家欢跃,竟持所有金帛,以遗妇人。妇人曰:此犹未也,当要进一服药,非止尽除痼疾,抑亦永享眉寿。母曰:老妇将死之骨,为天师再生,未知何阶上答全德。妇人曰:但不弃细微,许奉九郎巾栉。常得在太夫人左右则可,安敢论功乎?母曰:佩犹愿以身为天师奴,今反得为丈夫,有何不可?妇人再拜称谢,遂于女僮手。取所持小庄奁中,取药一刀圭,以和进母。母入口,积年诸苦,释然顿平。即具六礼,纳为妻。妇入朝夕供养,妻道严谨。然每十日,即请一归本家。佩欲以车舆送迎,即终因辞拒,唯乘旧马。从女僮,倏忽往来,略无踪迹。初且欲顺适其意,不能究寻,后既多时,颇以为异。一旦,伺其将出,佩即潜往窥之。见乘马出延兴门,马行空中。佩惊问行者,皆不见。佩又随至城东墓田中,巫者陈设酒肴,沥酒祭地,即见妇人下马,就接而饮之。其女僮随后收拾纸钱,载于马上,即变为铜钱。又见妇人以策画地,巫者随指其处曰:此可以为穴。事毕,即乘马而回。佩心甚恶之,归具告母,母曰:吾固知是妖异,为之奈何?自是妇人绝不复归佩家,佩亦幸焉。后数十日,佩因出南街中,忽逢妇人行李,佩呼曰:夫人何久不归?妇人不顾,促辔而去。明日,使女僮传语佩曰:妄诚非匹敌,但以君有孝行相感,故为君治(治原作妇,据明钞本改。)太夫人疾。得平和。君自请相约为夫妇。今既见疑,信当决矣。佩问女僮:娘子今安在?女僮曰:娘子前日已改嫁靖(靖字原空缺,据明抄本、陈校本改)恭李谘议矣。佩曰:虽欲相弃,何其速欤?女僮曰:娘子是地祗,管京兆府三百里内人家丧葬所在。长须在京城中作生人妻,无自居也。女僮又曰:娘子终不失所,但嗟九郎福祐太薄,向使娘子长为妻,九郎一家,皆为地仙矣。卢佩第九也。(出《河东记》)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